这世界原本就是风风雨雨,要紧的是怎么样跨越面对风雨,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,还会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;所以要有生命,有伙伴朋友帮助,假如拥有这类特质,就会有机会!
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
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,大家一般都是看到那个黑点,这类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,我日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。孩子若有85%的优点,15%缺点,大多数的父母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。所以,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:「孩子需要一个了解疼惜他的爸爸妈妈」
有个「比马龙」定律就是: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,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。
创造电灯的爱迪生,当学校的老师都舍弃他,觉得他一无可取,把他带回家交给他母亲时说:「笨蛋还给你」,爱迪生的母亲却对他说:「其他人看不起你,母亲感觉你很好」。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,结果就会不同,非常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。
我过去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患者,透过对谈知道他的成长经历,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,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重压(高处不胜寒)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非常惨!
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,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;大家到底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念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?
培养孩子成为具备智慧(考虑、想象、创造力)的人
会念书的人,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(拥有些是记忆力);有智慧的人,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,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(拥有些是考虑想象和创造力)
会考虑、会动脑的人可能在学校的表现差强人意,然而记忆没办法长久,由于大家的脑一直重复在作记忆和遗忘的工作,很多的答案也伴随时空变化而有不同。现有科学常识在8年内很多都被新的结果推翻,比如玉山的高度伴随地壳变动而改变,每年实质高度都不同;1904年莱特兄弟创造飞行器才开始有「飞」的名词产生;过去速度是低音速,现在是高音速,以后可能是光速.因此,记那样多东西做什么?脑袋假如背太多东西,就不可能想不少;若只能背,不会想(考虑),脑子就仿佛被水泥糊起来一样。
过去有记者问过我,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,我不假思索地回答:健康、快乐和记得爱我。
很多人是用钱养孩子,不是用心;近期自己一直在想:有天我老了,会期望孩子如何对我?他们将来会有哪些记忆?会想到父亲给过他什么?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?我会期望我的孩子可以想到好多好多,比如:我和儿子是一块骑脚踏车、泡汤、爬山、溯溪的好朋友。然而,有人天天的生活模式是:早上刷牙、洗脸、骂孩子,晚上是吃饭、沐浴、更衣、骂孩子,期望大伙和孩子之间不是如此的朋友。
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
教育的目的归要一句话是教他成为一个人。
大家检讨一下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吗:
1.天天忙得像猪,天天作牛作马(动物)
2.天天活得像机器(会动的人.会走路的殭尸,还是年轻的老头?)
你的伟大的贡献只不过工作吗?大家读了那样多书是为了工作?还是为了生活?不少人生活就是拚命念书、努力工作、拚命赚钱,最后是养病。
念书和工作并没最直接的关系,并非非常会念书就会当总经理,它所靠的是能力;生活就是一种能力(耐),念书和钱只不过一个媒介,最后的目的是了解生活,也可说是为了编织一个梦想,一个活生生的梦,快乐有趣的梦。
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
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,这比念书更要紧,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,也是如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。先进的人不慈悲就没用,大夫不慈悲,对病患不可以视病犹亲,就对社会无用;先进的化学家不慈悲,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,也对社会无用。
我有个朋友是医师,他说他天天开药时都非常挣扎,为了平衡自己,他在开药的同时,也提供养生数据给患者,期望他们身体健康,下次不要再来。其中有个养生办法是:每天要运动.好好睡个觉.慢慢吃顿饭。
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,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?不健康的人,脾气会不好,就不会以身作则。
近期的诈骗事件频传,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人,像我就想不出来这种骗术,假如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该有多好。因此,一流未必有用,有用一定一流,期望社会不要充斥着一流而无用的人。
有用的孩子可能他们非常质朴,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「大智若愚」。
培养孩子的内在智慧
人有外在智慧与内在智慧,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绩和分数,内在智能则指动机(即主动学习的能力)这是孩子以后智慧的源泉,包括慈悲、尊重和理性。
隋文帝至清乾隆总共出了868个状元,每一个几乎都没什么出息;曹雪芹(红楼梦作者)、李时珍(本草纲目作者)等人都是落第的书生:由于曹雪芹的文思澎湃(考虑创意取向)因此没办法符合八股的科举规范(记忆取向)
另外,另外,兴趣也非常重要(假如不感兴趣作一份工作,非常难做一辈子),职业只不过努力念书谋求生活的工作(会想退休);志业则是非常喜欢做非常快乐的工作(永不退休),而慈悲就是一种志业,期望大家可以培养孩子能以志业的心情去做工作。
教孩子阅读自己和大自然二本书
有位哲学家说:教孩子要读二本书:一本是自己,一本叫做自然。期望孩子可以用心来阅读这两本书,不单用双眼。
第一本书读自己,就是指兴趣、性向、能耐,可以演活自己、演好我们的生活(拥有自己独特质)。
有的人是大器晚成者,比如非洲之父史怀哲,他考不上大学,后来是由于拉了一手好手风琴,一位校长破例让他在该校念书,他主修历史,自修文学,30岁的时候才念医科,38岁毕业。老顽童刘其伟,他有很多头衔,工程师、人类学家、冒险家、画家,他在38岁才开始画画,66岁成名,他的一生活得丰富而精采!因此,有些人是大器晚成,有些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,有时路转个弯会更好,成功需要时间,当累积到非常丰富时,成功就会来到,就会水到渠成。
不少人,小时了了大未必佳,由于他提早将我们的日月精华用光了;假如2岁就会吊单杠,对他的身体进步会有害处。记得有个长跑选手蒲仲强非常早受瞩目却不可以长久,有人提早上大学资优生,但他们几乎没童年的生活.比如:有个人12岁上哈佛大学、16岁毕业考上普林斯顿研究所,记者问他:你在哈佛最大的经验是什么?他回答:除去寂寞,还是寂寞。因此,大家不要用大人的角度来需要孩子,时候到了就会水到渠成,该你的就是你的!
第二本书是大自然,不要只不过教孩子看书,要多带孩子看山看水,看古道幽径星星月亮,从自然中可以学习到不少书本学不到的东西。比如:台风来袭时,行道树横七竖八,躺下数万棵,但森林中的树总是伫立不摇,其中的道理隐在自然的平衡哲学里,森林的树枝干对称而生,找着最平衡的肌理,于是耐得住风吹雨打,行道树修修剪剪,则弱不禁风。
要给孩子一是活路(演活自己生活的路),二是退路,不会念书硬要他念书就会成为死路。人活着常常会忘记两件事呼吸和快乐,因此只须他还存在(有呼吸)就有期望。就好似「失之东瑜,收之桑榆」的意思.
不忘赞美孩子
赞美可以用最少的力发挥更大的成效,看到孩子有哪些好处,就要去赞美他,他才会演好他一个人,孩子会用爸爸妈妈所看到他有哪些好处,演给爸爸妈妈看。比如:我女儿非常喜欢烹饪,我赞美她:今天肯定有一个仙女来过,不然如何会变出这么好的东西出来?女儿就会越作越起劲。
天天孩子一回来,我问的不是你在学校学了什么?而是:有笑话吗?目前儿子回到家就会对我说:今天有笑话,听不听?
「量力」而行,目前办不到,来日方长,日后大概做得到,因此不要让孩子永续的能力失去了,给孩子自信,他就会告诉自己:我行、我能,我再加加油!自己会为自己加油,将来就会有独领妖娆的机会!
以后的年代是创意取胜的年代,创意就是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结合在一块,比如:WALKMAN就是结合Walk和Man的两个定义而创造出来的;水管是由于浇花的人要浇好几处不便捷而创造的;透明电梯是由于除去上楼梯外,还想看风景的想法而产生的。
父母需要要常常聆听孩子的心声,当孩子有时突发奇想时,千万不要骂他胡思乱想,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。父母是孩子的推手引领者,怎么样把孩子珍贵的东西引发出来,并将孩子从幻想世界慢慢导入现实是父母的责任。
把孩子的体力健康找回来
假如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生活是短路不是长路,拥有健康身体可以让学习产生1.75倍的效率。
建议每一个家庭建构一个运动时间,大家家是骑脚踏车,儿子称它为发现台北的秘密花园,由于和他们一块骑脚踏车,我发现台北的美,甚至发现住家(木栅)附近特别好看的地方和小湖泊。
你对自己住的地方了不了解?是不是可以让孩子有美好的回忆?和他们一块去DEDE?
和孩子一块编DEDE想
读者文摘上有个故事:老师告诉小朋友每一个人只须捐出5元就能帮助非洲的人凿一口井。有个小朋友回家跟母亲要5元,母亲说大家一块做资源收购赚这5元。后来老师说上次我说错了,凿一口井应该是5000元,于是那个小朋友号召全班同学一块做资源收购赚钱,加上企业的赞助,最后完成了这个梦想!因此,绝对不要小看孩子,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。期望每一个爸爸妈妈能帮助孩子圆梦,在日常只须给孩子机会,他们肯定可以做得到!
我和孩子一块去溯溪时,原本非常担忧他的安全,有次他跑太快,不小心跌倒了,他反而告诉我这里有窟窿,你要小心喔!假如不给孩子机会,他的这种特质(关心别人)会出不来!
我会带孩子和我去球场,自然而然他非常喜欢球类运动,也精通很多球技!也会自己看NBA(主动去学习),有次和一位年长者比赛他故意比输,他告诉我他让他的(会为其他人想)。
让孩子高兴一点,岁月转瞬即过,这类事不赶快去做,将来就办不到!